第137章 茶艺不同于后世_诈宋
桃花小说网 > 诈宋 > 第137章 茶艺不同于后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37章 茶艺不同于后世

  御宴散毕,安维轩陪金使出了南宫门,跨上大青马陪金使沿来时的路返发都亭驿。

  座下的大青走马因训练出顺拐走路而迈出的小碎步很是扎眼,一路上引得许多行人驻足注目,更有不少人回头观望,同行的金使萧秉温二人对这匹大青走马也是赞不绝口。

  大怂缺马,而金国占据辽东、漠南等养马地,蓄马至少五、六十万匹,自是不缺少马匹,但走马相对来说还是稀罕的很,毕竟训练走马需要专门的训马师,所耗的时间过长,因此走马也被称为“达贵之驹”,不时寻常人能拥有的。

  汉晋时期便有关于走马的记载,走马被称为“达贵之驹”绝不是白叫的,每日里喂养至少要吃十几斤鲜嫩草料还要加上粟米等粮食精料,吃的比人还好,更还需要人来照料着,家里便是再雇两个轿夫也花不了这么多钱,惹得自家母亲张氏很是心疼了一番,

  若不是安维轩在戏团子里有些额外收入,根本是承担不起养马花销的。

  陪在金使一旁的晃谦之也是好奇,旁敲侧击的打听这匹走马的来历,安维轩倒也不避讳直接说是韩世忠送与的,晃谦之也无话可说,毕竟韩世忠的威名摆在那里,纵是现下年纪大了不问世事,官家的宠信还是在那里的,每年都有大批的赏赐

  从宫外绕了一大圈的路将金使送归都亭驿,此时时间尚早,安维轩随晃谦之回到礼部,未久宫里派来内侍传来旨意,称礼部办事得力,赏赐礼部尚书、侍郎御茶各一斤,赐安维轩御茶半斤,另慈宁宫韦太后赐安维轩红锦二色绫二匹,小绫十色绢十匹。

  谢恩之类的礼节且不提,这番赏赐特别是慈宁宫韦太后那边的赏赐,令安维轩在礼部越发的扎眼了,越发座实安维轩是太后远亲的传闻。

  谢过恩,安维轩看着赏赐的御茶、锦缎绫绢等物,心中在盘算着将这些东西拿去换成钱财,大概够那匹大青马一年半载的草料钱了。

  ……

  谭娘子父亲这些时日一直往来于明州与临安之间,操办购船与采办货物等诸多事宜,这日恰好回临安城来女婿家探望,见得自家女婿得了许多赏赐,更见有御赐的龙茶,忍不住要尝尝御茶的味道。

  别说是自家岳父,便是自己也未尝过御茶的味道,哪怕是接待金使,用得也只是些在民间称得上是上好的茶团,绝非是皇家的贡品。

  对这御茶安维轩也是好奇的很,将封在盒中的御茶拿将出来,却见是些色呈墨绿的小块茶饼,除却面上印有御茶的字样,实看不出与后世的茶饼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此刻,连素来对茶不大感兴致的郑雄亦是忍不住摩拳擦掌:“谭兄未尝过这御茶,我老郑也未尝过这御茶,今日是要有口福了!”

  望着那墨绿色的茶饼,林道士摇头道:“这般上好的御茶,随随便便的便冲泡了,未免有些暴殄天物!”

  今日不同往昔,连造船带采办货物,谭员外经手的可是万把贯钱的生意,身上常揣有值千把贯钱的交钞,身边自是要有人护持,所以些时日林道士与郑雄也便留在了身边。

  听林道士言,郑雄满不在乎的说道:“甭管是寻常的茶还是御茶,只管拿热水冲来泡便是,哪来的恁多讲究,我老郑只知道好茶就是香,孬茶比不上的香”

  “既然是御茶绝不能唐突了,古语云:茶为君,火为臣水为母,器为父。要寻好的茶具与水才是!”这会儿,连方才吵嚷着要喝御茶的谭员外也回过味来,说道:“正如林兄所说,我等这般喝茶与暴殄天物有什么两样?”

  “要我说你二人这就是泛酸!”听二人说话,教郑雄觉得很不爽利,说道:“要是我老郑泡茶,只管将水浇开将茶冲在里面,若觉得苦了些,只需加些盐、姜、花椒等物压制苦味,喝将便是!”

  “俗气!”听得郑雄说话,林道士很是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

  被林道士取笑,郑雄很是不服气的说道:“你这牛鼻子不俗,你倒是将这御茶泡来与我喝呐!”

  听郑雄一番话,谭员外却被逗笑了:“前唐的时候,若郑兄这般喝茶是没人说什么的,但放在当下便会有人取笑了!”

  虽然对茶不是很精通,但安维轩多少也是知道些的,郑雄所说是是唐人喜欢的煎茶。就是将茶叶事先焙干、碾碎,筛成粉末,再撒到烧开水的锅里烧开。

  此时这锅茶很香,但也很苦,味道像极了汤药。为减少苦味,或是说为了压制苦味,唐代人会往茶汤里放盐、姜、花椒、胡椒、核桃等物,将茶汤变成了菜汤一般的物事,再舀出分到各个客人的碗中。

  但宋人并不青睐唐人这种似药汤又像菜汤的做法,宋人更喜欢滋味纯正的点茶。黑客宋人将茶叶蒸熟,漂洗,压榨,揉匀,放进模具,压成茶砖,再焙干,捣碎,碾成粉,筛出细末,有的不压制,直接成粉卖,论袋。也有的打压成饼或团,被称为龙团,大抵这般做的都是上等的茶,上贡用的龙团又叫蜡茶,才是茶中最上乘的。

  本朝仁宗皇不,“小龙凤”的价格是一片二十贯铜钱,徽宗朝的贡茶极品“新龙团胜雪”价格是一片40贯铜钱。以黄金算,“小龙团”的价格是每片二两黄金,“新龙团胜雪”的价格是每片四两黄金。

  而那些不压制成团的,直接以粉状成袋卖的,宋时唤做末茶,在后世则叫做抹茶。

  建炎南渡后国力衰退,一斤御茶三十两银,折三十贯钱,自是比不上仁宗朝与徽宗朝时的御茶精细,但也绝非是寻常人能饮得到的。

  望着茶团,林道士叹道:“手头现下连像样的茶具都没有,如何泡的了御茶?”

  就在四人束手之际,只见一直侍俸在莫愁娘子身边的宁儿进门,施过礼与安维轩说道:“官人,莫姨娘教奴婢言,若官人与谭老丈与两位伯伯欲饮茶,莫姨娘可以代劳?”

  听言,谭员外问道:“莫娘子有全套的煮茶的茶器?”

  对此,宁儿不以为意,还很是骄傲的说道:“我家娘子不只是有煮茶的茶器,沏茶的手法也是一绝!”

  见宁儿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安维轩说道:“莫娘子现下有了身孕,还方便否?”

  “我家娘子教奴婢与官人说,沏茶小事不影响身子的。”宁儿回道,又言道:“家里奶奶说了,娘子有了身孕也要常加走动才是,不然身子骨弱了对小公子与不好。”

  听言,安维轩点了点头:“既是如此,教莫娘子出来罢!”

  后世被奉为理学大家的朱熹朱圣人现在还是刚成亲的年轻人,宋代礼学正处于发展时期,还未完全成熟到被官府所采纳与推广的阶段,宋代此时的民风不像明代那般禁团,更没有说因为男女有别,后宅女子不能出来见客的说法。

  不多时,莫姨娘自后宅走了出来,宁儿跟在莫姨娘的身后提着一个藤编的箱子。随之宁儿将箱子打开,只见得这藤箱内分得一个个格子,每个格子间具摆放着茶槌、罗筛、水注、茶碾、茶刷、竹茶筅、茶巾等事物,足有十二样之多。

  看到莫姨娘这一藤箱的事物,林道士惊叹道:“未想莫娘子居然是茶道大家!”

  “从前学过一些,日子久了未曾打理这些事物,倒是有些生疏了。”与众人见过礼,莫姨娘才说道,随后吩咐道:“宁儿,取水与小炉来,就在此烧水!”

  宁儿去烧水,安维轩将竹儿唤了来与莫娘子帮忙。

  待一切茶具摆好,竹儿助莫姨娘将茶具一一清洗了一遍,并用热水冲泡了一番,再用茶巾擦拭得干干净净。

  再看莫娘子将御茶茶饼拿来,放在火上烘焙干燥,后用茶槌捣碎再用茶碾碾细,然后用罗筛筛过一遍,直到茶饼完全成为粉末状,随后撮一把茶粉放入碗底,加水搅匀,注水壶是宋人独有的“汤瓶壶”。水流极细,加水时犹如晴蜓点水,故称点茶。

  见莫娘子沏茶的手法,林道士不禁叹道:“未想到贤侄妇烹茶手法如此精湛!”

  “眼下好与不好还看不出,待出了茶汤才能知分晓!”行商做贾多年,谭员外迎来送往,自是见过了场面,闻了闻自茶中溢出的香气不由叹道:“御茶就是御茶,仅仅是这溢出的香气,便非寻常茶水所能相比的。”

  这时,只听正在煎煮茶水的莫娘子说道:“御茶皆为茶之上上品,采取、蒸煮、烘焙程序严格,马虎不得半分,俱是出自制茶高手,但凡于煎煮中不出失误,便是上上品,实显不出斗茶的手段!”

  “谭娘子将如何斗茶说与为夫听!”听谭娘子说起斗茶,安维轩来了兴致。

  听安维轩这般发问,谭员外很是惊愕,用近乎看白痴一般的眼神望着安维轩,问道:“难不成贤婿不知晓如何斗茶?”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听谭员外这般问话,林道士与安维轩解围道:“我这贤侄此前的时光都用于上进读书了,哪得空闲知晓这些虚耗时光的事情!”

  将女儿嫁与安维轩,自家就是占了大便宜,谭员回过神来忙说道:“林兄说的极是,斗茶这等事实是闲极无聊之人才想出来的把戏,似我家女婿这般做大事的人物,哪得光阴于此虚耗!”

  请收藏本站:https://www.thjsl.org。桃花小说网手机版:https://m.thjsl.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