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树大根深的王家_诈宋
桃花小说网 > 诈宋 > 第140章 树大根深的王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40章 树大根深的王家

  靖康之变中本朝大批官员被掠北去,拖累本里县财政多年的冗官弊政得缓解,但自从绍兴十二年宋金议和后,从北方逃回来的官员加上朝廷的荫官与取士,官员渐渐多了起来,曾经的冗官现象再次出现,不然也不至于今岁春闱取士三百多,选官也只选了不到二十人。

  靖康朝前,除了那些有靠山有后台的官员外,寻常官员选官往往待选实缺三年,选好官位等缺三年,上任又三年,以此推算,一位官员要到一地上任再到任满,需要九年的时间。虽说现下官员还没多到像靖康朝前那般严重,但待选者等上一两年是常有之事。

  正因如此,莫说是吏部的官员,便是吏部的一众吏员,在待选官员面前心里也有一种优越感,反观这些待选官员完全是一副逆来顺受的模样,脸上就差写着讨好二字,与在地方做官老爷时前呼后拥的风光,可谓有着天壤之别。

  “说你呢,叫你排队呢!”见安维轩手中拿着敕牒,那大呼小叫的吏员趾高气扬的说道。

  虽说是第一次进入礼部办事,不大知晓礼部的规矩,但安维轩多少也曾听礼部的同僚说过一些的,开口向那小吏问道:“待选在的在这里登记等候也便罢了,己经授了官的,莫不是也要在这里登记等候?”

  “授了官的?”那小吏听言不由的怔了下。

  安维轩点头道:“不错,己经授下了!”

  “您里走,文选司!”听言,那小吏立时换了副嘴脸。

  吏部的吏员基本上是见官大三分,而这小吏之所以换了副嘴脸,是因为是有个不成俗的规矩,但凡能够提前知晓自己分配去向的,大抵都是在朝中有些门路与靠山的,似这般人物大抵是吃罪不起的。

  得了那小吏的指点,安维轩穿堂过院,安维轩直接进了吏部文选司郎中的公房里。

  “你是何人?”那文选官的郎中看着闯入公房的安维轩,问道。

  听那官员发问,安维轩拱手道:“前礼部从事安维轩,现下分往签书江阴军节度判官,是郎中大人这里来拿官凭官身的。”

  “本官未得上官指示!”那吏部郎中未再看安维轩,只是摇头道,随之又言:“每月初一是选官之日,到时你可再来!”

  难不成吏部还没得到秦桧的指示?安维轩心中在想,又想自己一心思的事要忙,刚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处理,着急上任反倒耽误了正事,再说一个正八品的芝麻绿豆官也赚几个银子,自己为何非要那般认真。

  想到这里,安维轩向那吏部文选司的郎中拱了拱手,径自走了出来。

  就在安维轩刚刚离开文选司公房,那文选司的郎中冷冷的嗤笑了一声:“我还没见过哪个敢跟相爷做对的人能落得什么好下场的,哪怕是附庸交往的!”

  ……

  听那文选司的郎中说下月初一才是选官的日子,安维轩倒也不着急,趁着当下无事去南瓦子戏园走了一遭,除了探望一干伶人外,再在戏剧的质量上把把关,还打算再写出几幕词话与戏园子,毕竟自己外放为官,不知几年才能再回临安,眼下多准备几幕词话剧本也省得到时麻烦。

  恰好遇到了与羡香娘子捧场的刘官人也在戏园子,散了戏二人聚在一起。

  左右退去,刘官人也不客套见外,真接问道:“听闻安兄与韩郡王交往而触怒了秦相公,被秦相公一纸令书发配到了下面州县?”

  “昨日的事情,今日刘兄就知晓了?”听言,安维轩有些惊讶。

  刘官人不见外:“现下都传言你与韩郡王走的太近,得罪了秦相公。”

  “我与韩郡王只是萍水相逢的见过一面,实不密切。”安维轩应道。

  对此刘官人表示不信:“只是萍水相逢,那韩郡王如何会赠你马匹?”

  “刘兄若是不信,安维轩也没办法,再者说区区一八品官,安某岂会在意!”见刘官人不信,安维轩也没办法,又不以为意的说道:“说些俗气的话,若依靠这八品官的俸禄,安某一家怕是早就断了炊,丢与不丢又何足道哉!”

  听言,刘官人笑道:“安兄不若辞了差事,与我一般经营些生意,游戏风尘寄情山水,何不快哉!”59书库“安某何尝不想似刘兄这般逍遥自在,就只是怕被双亲知晓后横加教训,实是身不由己。”安维轩摇头道。

  对此,刘官人叹道:“现下的朝廷昏暗不堪,安兄又莫名其妙的与咸安郡王搭在了一起,想来只要是秦相当政,安兄怕是就没有出头之日了!”

  “刘兄何出此言?”安维轩问道。

  刘官人看了眼四周,压低了声音说道:“安兄想来不知道罢?”

  “莫不是这几日朝廷又发生了什么事?”看刘官人神秘的模样,安维轩也压低了声音。

  确定四下无人,刘官人才说道:“据听说,秦相公的孙女与吴皇后弟弟吴益近几日联了姻,刚刚下过聘礼。”

  “消息可靠?”安维轩不由问道,又有几分不相信的说道:“若我没记错的话,那秦熺生于政和七年,现下不过三十出头,女儿才多大就订了亲?”

  “我大宋女娃十二岁便成亲,年纪小些又有何好奇怪的!”刘官人并不以为意。

  历史上宋高宗赵构的国丈,也就是吴皇后的父亲育有两子两女,长女嫁与赵构,两个儿子中的一个也就是吴益与秦桧的孙女联姻,因此秦家与皇后家有了亲戚关系。

  听言,安维轩突然想起莫小妾说过的话,秦桧妻子王氏的堂妹就是嫁与了哲宗皇帝废后,也就是孟太后的侄子孟忠厚,孟忠厚曾任过本朝枢密使。

  “安贤弟出仕时间甚短,对秦相公在朝廷里盘根错节的关系知之甚少,又无意间与韩郡王有了交集,才会不明不白的被秦相公针对。见安维轩不语,刘官人接着说道:“依为兄来看,贤弟任命早就发下来了,只是那吏部的官员有意讨好秦相公,故意教安贤弟拿不到官凭告身。”

  听刘官人这番话,安维轩也觉得很有道理,既然连身在礼部的晃谦之都知晓自己的去向,他吏部更应知晓,不将官凭告身发与自己,正如刘官人言,是在有意为难自己。

  既然是吏部有人为难自己,官凭告身是急不来的,安维轩索性不去着急,八卦道:“刘兄在临安居的久了,想必知晓许多在下不知道的事情,不妨说与在下知晓。”

  见安维轩感兴致,久居临安又交游广阔的刘官人来了谈兴:“建炎三年金人入寇,官家南渡,金人穷追不舍,不得己官家避于海上,回朝后有冒海气之疾,有民间号称黑虎王唤做王继先的王郎中与官家治好了疾病,此人成为官家的心腹人物,秦相公之妻因与之同姓王,二人结为义兄妹,秦桧也与这王郎中成了义兄弟。”

  冒海气?听到这个词安维轩不禁失笑,赵构被金人吓的萎了不能人事,又不能说与他人知晓,不得以拿冒海气来当摭掩,这王继先说白就是后世的男科医生,治好的赵构的萎病,才得到赏识。

  听言,安维轩吃惊道:“如此说来,秦相公在朝中的地位是无人能够撼动了!”

  刘官人继续说道:“仅仅只有这点关系哪里够,你可知晓王氏的兄长王焕日奂的妻子是何人?是徽宗朝宰相郑居中的女儿,郑居中的儿子郑亿年与秦相相熟,那郑亿年在靖康之变后投降伪齐,还曾与伪齐谋划南下灭宋,后伪齐被金人废掉,河南归宋那郑亿年便归了宋,回宋后还是秦相保住了他,而那郑亿年的兄弟郑修年有一女儿,所嫁之人便是秦相之子秦熺,,所以两家是双重亲家关系。”

  “秦相公果然是结大根深!”安维轩不由叹道。

  “何止于此。”刘官人接着说道:“秦相妻子王氏家一族皆是高官,王焕二弟王会现下为军器监、三弟王响现下知平江府、四弟五历为江西转运司主管文字,五弟王晓浙东安抚司主管机密文字、六弟王著也为官员,特别有一人你要记住,王严日严是为王氏的从弟堂兄弟自前岁起便是吏部员外郎。”

  说到这里,刘官人冷笑了一声:“安贤弟,你现下知晓自己为何得了任命,却拿不到官凭告身前去上任的原因了罢?”

  原来如此!

  安维轩恍然,心中暗道原来秦桧的政治资源,除其孙女与吴皇后家族联姻以外,基本都是依靠其妻王氏家族的社会关系连缀而来。而他本人的秦氏家族的社会关系,几近为零!

  这样也可以理解王氏能把秦桧的唯一亲生儿子林一飞逐出家门,让自己的外甥作为儿子继承秦桧的家业,而作为家长的秦桧竟然一言不敢发的根本原因所在!

  秦桧的一切权势的基础,都来自于王氏的娘家的社会关系,如果没有王家的社会关系支撑,秦桧不可能发家到如此地步。

  安维轩隐约还记得自己上一世曾经看过些史书上记载,据说在秦桧死后,宋高宗赵构还特意见了王氏,宰执死后见其妻子,这是两宋三百多年历史中独一无二的特例。估计这正是因为王家的社会关系才是整个政治资源的核心的根本原因。

  如此看来,后世人用白铁将王氏铸成铁像硊在岳王庙内,也不并是无的放矢的随意为之。

  请收藏本站:https://www.thjsl.org。桃花小说网手机版:https://m.thjsl.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