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吴县老家来信了_诈宋
桃花小说网 > 诈宋 > 第277章 吴县老家来信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77章 吴县老家来信了

  刚刚进了巷子,安维轩便见自家门前立着一群人,足有一二十个。

  “何人在此鬼鬼崇崇?”

  不待安维轩发话,周三见得有人立于自家门前,很是尽责的喝问道。

  立在门前的那群人听得声音不由的身子一颤,齐齐转头将目光投来,面容立时变的惊喜起来,齐声唤道:“官人回来了……”

  这些人大都面生的很,有些个面熟的,安维轩也认不出姓名,但能确认都是吴县老家的。

  “俞二桥!”

  挨个辨认之后,安维轩好不容易认出来一个,不待说话,水牛先喊了出来。

  “水牛哥!”

  见水牛认出了自己,被唤做俞二桥的后生小跑几步到了安维轩面前,又恭恭敬敬的唤了声官人,才说道:“师父他老人家说官人这里缺帮忙的人手,便教我将老家的人带来过些。”

  说到这里,俞二桥将几封信呈到眼前:“这是师父师娘他二位老人家教我交与官人的。”

  这俞二桥也是药铺的学徒,眼见得柱三水牛跟在安维轩身边做事,算是有个前程,又听得安维轩身边缺人使用,便毛遂自荐要跟在安维轩身边使用。

  说话间,门子开了大门,俞二桥看着开门的门子,说道:“我等说是驸马爷的师弟,这些人都是吴县老家的人,说的口舌冒烟你也不信,这下你总该信了罢。”

  那门子也不去与俞二桥赔礼,只是向安维轩作礼道:“官人,小的着实不知这位是官人的师弟,身后还跟着一二十口人,小人怕呐,万一是歹人,又当如何是好!”

  这门子原是在黄姨娘家看门的门子,黄老爷死后黄家小妾卷了钱财细软与情夫私奔,黄家一众奴仆也便散了。听闻黄家小娘子与安维轩做了妾室,连宅子也并在了一起,这无事可做的门子便投奔过来。

  “你做的不错!”安维轩拍了拍门子的肩膀,对其的做法表示赞赏,接着与周三吩咐道:“你先教厨房多准备些酒菜吃食,再安排房间教他们住下休息。”

  进了院子,俞二桥不禁的东张西望,“这便是公主府罢,十间三进的大宅子……”

  “这是官人的宅子,公主府刚刚开工还未建好。”周三用很是鄙视的说道。

  “官人!”这时,俞二桥领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来到安维轩面前,“官人,这位是咱们平江府谭家丝绸铺的韩掌柜,夫人听说官人要在临安府开店,便将谭家几个铺子里最得力的掌柜与手下的伙计都派到临安与官人使用。”

  那韩掌柜向安维轩拱手施过礼,问道:“不知官人要在临安开什么店?”

  安维轩说道:“安某在城北开了家琉璃厂,生产些琉璃器,打算在临安城里开家铺面销售,主营琉璃器,外带销售些香皂等物事。”

  虽不知香皂是什么东西,但听说售卖的是琉璃器,韩掌柜倒吸了口冷气,虽说上好的丝绸价值不菲,但哪有琉璃器那般珍贵。而且自家这位官人竟还开了家琉璃厂,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自家这位官人与睡在银子上有什么区别。

  着周三领一众人休息吃饭,安维轩回到正堂,将书信一一打开观看。

  为表示尊重,安维轩先将自家父亲的信拿来观看,看到一半便有哭笑不得的感觉,安维轩原以为自己到了临安,用不了多久自家母亲也会携家中妻妾同来居住,等了许久也不见自家母亲妻妾前来,还以为家中生出什么变故,却没想到自家母亲竟然有了身孕。

  不止是自家母亲,自家莫小妾莫愁莫姨娘仅自己回吴县的一夕之欢,竟然也有了身孕,正妻谭娘子自然不方便一人独来临安,留在家中照顾有孕在身的母亲与莫小妾。

  安维轩己经二十岁了,一儿一女都快满周岁了,没想到在到了这个年纪竟然还会有个弟弟或是妹妹出生,实在是让安维轩有些哭笑不得,还又有些尴尬。52文学正摇头苦笑之际,安维轩忽的意识过来,自己这种感觉是不正常的,想来是受了后世的观念影响导致,而没有考虑到古代的实际情况。自家母亲不过三十六、七岁,年纪着实算不得大。

  而且在古代婆婆与儿媳一起坐月子,实在不是什么稀罕事,哪怕是后世的华夏在建国初期,这般事情也是常见的很。

  看过自家父亲的来信后,安维轩又将自家妻妾的来信打开看了一遍,大抵的内容是以一句问候语开头,之后先写侍俸公婆再写家中儿女近况,伴有几句含蓄隐晦的夫妻相思之情,末了再写官人勿要挂念家中,自有妾身操持云云。

  当然,对于自己纳了黄小娘子一事,谭娘子与莫小妾也不会在信中埋怨自己,毕竟此事是谭员外操持的,再说了面对以后有可能出现的宅斗,二女似乎也需要个同盟的存在。

  ……

  劳累了大半日,安维轩到王姨娘屋里小寐,几近日头落下时方才起得榻来。

  洗漱过后安维轩来到堂前,与周三吩咐道:“去将韩掌柜请来,我有事与他商议。”

  不多时,那韩掌柜被周三请来,见礼落座后问道:“官人寻我,不知所为何事?”

  下人上过茶水,安维轩倒也不避讳什么,直接说道:“实不相瞒先生,安某对经营之道一窍不通,所以来向先生请教。”

  听安维轩问话,那韩掌柜笑道:“实话与官人说,只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价格公道,待人和善,这买卖做下来便是稳赚不赔!”

  “就这些?”安维轩不禁微挑眉头,这般说话与没说有什么两样。

  见安维轩面色,那韩掌柜也不卖关子:“实话与官家说罢,在我大宋若单纯的做生意,还真没有赔钱的说法,但架不住我大宋的税多呐……

  我朝对城里居住的百姓和生意人征税,有称之为丁税的人头税,还有助役钱,免行钱、户帖钱、科配、和买还有出入城税,除此外宅子还要征收宅子的地税钱。

  特别是那出门税更是沉重,商贾运销商品货物从甲地到乙地,途经大大小小的城门、关卡、哨所,均有官府派人驻扎,向入境过客收取商品货物税,然后店铺还要再收取营业的门摊税等等,所以商家虽说赚了点钱但大头都被官府纳了税。”

  对于韩掌柜的话,安维轩深以为然,后世人口中所谓的什么宋代富庶、经济发达,全是靠竭泽而渔,把老百姓压榨到极限了。

  宋代所谓的富庶,只是富在开封、临安几个大城市里,只要出城几十里,便能看到最真实的宋朝是个什么模样。

  本朝的税重,安维轩倒不以为意:“这点,先生大可以放心,琉璃厂就开在城外,再加上安某的身份,是可以将税避过去的,要缴的无非是店铺的门摊钱。”

  在宋代,但凡做了官员,是没有任何日常税赋负担的,这也是官僚阶级的特权。但经商就不行了,宋代虽不像明代那样朝廷有禁止官员经商的禁令,但只要官员经商还是要承担税务的,哪怕是皇亲国戚勋贵,也是要交税的。

  “官人可曾寻好了铺面?”韩掌柜继续问道。

  安维轩摇了摇头:“安某对行商一窍不通,此事还要劳烦韩掌柜在临安四下走走看看,寻一合适的铺面或是租下或是买下。”

  韩掌柜言道:“临安繁华,繁华就繁华在自和宁门前至朝天门以北的一段御街之上,官人经营的又是琉璃器,能买的起的非富即贵,所以店铺应开设在御街上最为妥当。”

  这时,安维轩将手一摊,很是诚恳的说道:“若论及诗词歌赋,安某或许还能高谈阔论上几句,但谈及生意经营之道,安某实是外行,既然先生来了,安某便将开设店铺与筹备之事全权交与先生了,到了用钱的时候,先生尽管与安某说声便是!”

  听得自己有自由支配使用钱财的权力,韩掌柜不由的一惊,神色激动的起身说道:“在下何德何能,能得官人这般信任?”

  “先生请坐!”安维轩笑道:“常言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先生是我家娘子推荐来的,自然是极为得力信任之人,安某又如何信任不过?”

  听得安维轩说这番话,韩掌柜神色越发的激动,只拜道:“有官人这句话,在下愿为官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请收藏本站:https://www.thjsl.org。桃花小说网手机版:https://m.thjsl.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