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给自己挖了个坑_诈宋
桃花小说网 > 诈宋 > 第75章 给自己挖了个坑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5章 给自己挖了个坑

  科举考试始于隋,但当时考试周期并未固定,也没对考试时间作详细规定,至唐代一般皆以一年为一个周期,解试和省试时间上也有了规定,并不明确。

  本朝历代天子经过前后不同的尝试和探索,最终于英宗朝确定了三年一开科的制度,既符合同礼“三年大、比”之制,又给考试的举子与主考官们带来方便,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科举制度终结。

  虽说封建时代的科举成型于本朝,但解试和省试的时间至本朝现下都无定制,常将有官凭官员的锁院试与举子参加的引试合到一起,及至后时方才分开考试,并对时间加以规定。

  依惯制省试时间固定在正月二十四或是二十五日,其中小尽用二十四日,大尽用二十五日,后来又将各地举子参加的引试定在每年的二月初一。

  所以说现下科举的时间任意性较强,举子们需时时打探礼部贴于贡院外的告示才可。

  唐练、朱熹二人分至别处考房,在临分开前依旧喋喋不休的提醒安维轩,进考场要注意些什么,千万不要顶撞巡考的兵丁云云……

  接受搜检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但安维轩发现省试的搜检比起解试来要轻松了许多,那搜检的官员只是在举子的身上拍了和下,并翻一翻考篮便放了行。

  没说举子没有功名,试后落第便要回家接着修地球,但若有举子屡次进了省试却不第,朝廷会特例开恩许以官职,在地方上做几任八、九品的小官,再回归故里养老,当然其中不乏有气运者,但四五品也就是个极限了。

  中了举,放在地方上好歹也算是有面子有身份的人,这些搜检人员多少也要顾忌一些,不能显得太过无礼。

  依规矩,考生在考试当日开考前,设香案于贡院阶前,主司与举人对拜,一系列仪式举行后方才进行考试。

  走过开考前的一系列流程,安维轩进了考房,不少举子都多带了衣衫甚至被褥,忙披了上裹上披紧准备补觉以应付天明之后的考试。安维轩亦不例外,将貂裘裹了裹寻了个舒服的姿势在那里打盹,只是令安维轩略有些不爽的是,那巡考的兵丁时不时的来回走动,总是打扰到自己,好在这几日睡眠充足,倒没有什么影响。

  不知不觉天色渐亮,又是一通鼓响惊醒了一直半睡半醒的安维轩,本次省试第一场的考题开始发下来了。

  作为考试三大关之二,会试的题目类型与解试相差不大,虽说安维轩报的是诗赋科但贴经墨义也是要考的,要不然如何能显露出学问,更会被经义科学子瞧不起,若是再过了些,经义科恐怕是会要闹出事的,毕竟仁宗朝就有过这样的前例,本朝自是不得不防。

  看到试题后,安维轩不免一笑,这些经义题对自己来说是轻车熟路啊,肖英宣与洪成贤送与自己的那些类似于后世的“三五”教辅书可以说是帮助甚大。

  四书五经总共四十三万多字,去掉周易等一类不能用来做科考试题的,狭义来算还有大约二十二万字,再去掉蒙受一类的启蒙受书文与简单的题目,真正用于考试的题目极为有限,而安维轩手中这些决科要机、精骑、宋贤文集、圣宋文选、新雕圣宋文海就是针对这些题目的。

  正所谓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看过试题后安维轩心情放松,思路极快,答题也很是迅速,只见得笔下虎虎生风,到了午时便答完了卷,吹干了墨渍后又审视了一番。随后热了些吃食,吃饱喝足裹紧衣衫在那里休息。

  接连三日的省试,贡院是上了锁的,举子们考试这三日吃住拉撒都在贡院,安维轩此前倒也有所准备,特意买一捆蜡烛,合在一起当点燃当做柴火,将吃食置于小砂锅内放在火焰上加热。

  这年头蜡烛极其值钱,一根平常的蜡烛常要贯把钱,看到安维轩这般使用蜡烛,那看巡考的官兵皆是不由暗自咋舌。

  贡院锁了,晚间自是要住在考房,要不然备下为何要准备铺盖被裖。

  第一日考试便这般过去了,安维轩考得是波澜不惊,晚间也睡得很熟,当然也有睡不熟的或是因焦虑失虑的。

  一夜无话,直到拿到第二日开考拿到试题,安维轩却不由呆傻了起来。恨不得骂自己是个大坑货,再猛抽自己两大耳括子。

  前文书曾说过今岁科考朝廷又作了改动,将以往合作一起考的试题再次分为经义论策与诗赋论策,这给考试带来了许多麻烦,但安维轩自诩诗词是自己强项,故而报了诗赋科,但眼下瞧这试题,不觉有些傻了眼。新书包网直到现下安维轩才明白,怪不得在一千多年的科举中常常会有人临考崩溃,似那范进中了科也发了疯,原来就是这般原因,眼下瞧自己这般模样也距离崩溃不远了。

  这省试的诗词赋试题,要求是十分严格的,不仅出题偏僻连题中平声字韵限五言六成了做了严格的规定。对着试题,安维轩在心中揣测了半响,心中终于明白过来,后世为何会有八股文的出现了。

  这诗词题,作出的诗要破出题来,就在诗文中,将题目上中的几项内容,从它们的上下、左右、前后、正反、内外各个方面挖空心思的拉扯,力求文要压题。

  说是赋诗实是以诗答题,这种答题方法看上去很是有趣并不失巧妙,但实则如八股文一般没有作者任何的思想,更是形成了八股一般格式化的应题方式。

  当然,如果能做到帖题、用韵,对仗上没有一点错误,这首诗便算是合格了,若在此甚而上辞藻华丽,就算得是上等了,当然若再能写出一两句恒言警句,便是顶尖的高手了。

  看题,安维轩不禁摇头,似这般出题,便是李白、杜甫、王维等大家也写不上么传世名篇来。

  至于那两首词赋也是一般,四六骈文,限以八韵,并要求所限韵依次而用,平仄相同,韵字嵌于文中,且要用黄故,讲对仗、阐事理,在有限的篇幅中全部表达出来。

  用后世的话来说,这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或是说在螺蚌壳中做道场,十分考验一个人的文学水准,知识积累与临场发挥。

  此时不止是安维轩看到这试题犯愁,便是一众报了诗赋科举子们也是愁眉不展。

  道是为何?只因今岁朝廷无故又将科举考试分了诗赋科与经义科,主考官出题时有些用力过猛,且加上这些年己不太注重诗词,故而导致出题偏难,举子难以应对。

  虽说出题偏难,但安维轩也不会束手就擒的去交白卷,这时安维轩终于体会出考试资源丰富的好处来。自家不仅有之前肖英宣与洪成贤送与的教辅资料,还从朱熹那里也看了许多教辅书籍,毕竟教导朱熹的三位都是当世大儒,于诗赋经义的见解非寻常人可以相比的。

  安维轩沉下心来,按着题意写出草稿,又逐字推敲,反复斟酌,连午饭都未顾得吃上,直到过了未时才答完题目。

  那盯考安维轩这一排的礼部官员也很是奇怪,知晓安维轩报得是诗赋科,但见安维轩眼下答题的状态,昨日考的经义反倒比今日的诗词更要上状态。

  答完试题,安维轩也未有一刻放松,再次反复斟酌,直到确认无误后,方才认真的誊抄完三道试题,直到这时安维轩才感觉到腹中饥饿,忙拿出吃食热了裹腹。

  但这一餐,安维轩吃的食不甘味,连同夜间也睡得不是很好,毕竟这一科诗词赋实在是太坑了。

  夜间,睡不着的安维轩开始思虑余下的策试,有宋一朝的科举无论是科考的时间还是试题多少,都是一个反复试验的过程,直到后世明朝才彻底定下规制。此时省试策试题由考官随性而出,少则三道多则五道。

  迷迷糊糊睡到天亮,监考官叫早,安维轩出去洗漱一番回到座位前等候开考。

  很快第三场考试开始,安维轩看到试题长出了口气,策试题不多只有三道,想来考官怜初春连考三日举子很是辛苦,故而没有加量。

  试前,安维轩曾有意压题,毕竟本朝所面临的问题就那么多,考来考去如无非就是如何强国,如何多收税赋,如何救灾之类的问题。

  本朝开国一百八十八载,含自嘉佑二年前一年取士一次的科考,再刨去因战乱不能按时举得的科考,便是如此也举行了一百多场的考试。这一百八十八载中应试的举子写出无数和的策试考题,更是不乏优异者,所以这策试的试题还真难不得安维轩。

  申时一到,考场中响起一阵紧似一阵的锣声,意味着今岁连续三日的省试到此结束,此时考官收了卷,将所有的考卷都扎封好,才开了贡院的大门,放考生离场。

  请收藏本站:https://www.thjsl.org。桃花小说网手机版:https://m.thjsl.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