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俱是一脸懵蔽相_诈宋
桃花小说网 > 诈宋 > 第82章 俱是一脸懵蔽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2章 俱是一脸懵蔽相

  一个拒绝了清河郡王府长子的东床招婿,一个拒绝了当朝权相的以女妻之的招揽。虽说论名头与影响力安维轩要比徐履弱上那么一些,但气节与声名皆有了。

  二人可谓是英雄见英雄,出了朝天门便寻了处酒家对饮起来。

  为表示公正,举子殿试的试卷也是采取弥封糊名的,要送到初考官、复考官、详定官处参详对比,三百多份试卷都要仔细的阅读一遍,然后再选出前十名呈进御览,再由天子在这小范围的前十名内亲笔点出前三,定出三鼎甲。

  三百多份试卷,天子也不能一并御览,只能由读卷官列出最好的十份送呈御览,当然这其中有多少猫腻也只有天知晓了。

  这里要说明一下,这些担任初考官、复考官与详定官的官员的品秩皆比之前省试官员要高上一些,其中初考官与复考官的级别最低也是六部的某部员外郎五品的级别,详定官更是工部尚书詹大方、监察御史张祀、太学博士王之望,远比省试时阵容豪华的多。

  宋代科举与后世明清不同,整个两宋时期的科举是继隋唐发展完善与成熟的一个成熟过程。后世明清规定一甲三人、二甲七人,宋代一甲进士十人,二甲进十九人。

  绍兴十八年这次殿试,三百份试卷送至一众阅卷官处,众读卷官们圈圈叉叉的评价几近完毕后,几近是深夜时分。

  原本想评完最后一张试卷后,一众读卷官快些下班走人回去睡觉,但所有读卷官却被最后一张试卷生生的给难住了,不论是工部尚书还是监察御史,连同一众人中学问最为深厚的太学博士面对这张考卷也是毫无头绪。

  何谓阶级?何谓阶级矛盾?何谓原始社会?何谓奴、隶社会?何谓封建社会?

  一连串的不明觉厉的名词,将一众官员弄成了一脸懵笔相,三位参详官也是面面相觑。

  连自己都读不明白,如何能给这张卷子评分?若将这张不明觉厉且不知所云的卷子黜落,则显得自家没有水平更没有气度,传出去不仅会成人笑柄,更影响自家前程。

  依朝廷惯制,读卷大臣将殿试文章按优劣定为五等,然后将前十名举子试卷进呈皇帝御览,当面拆示考生姓名。最后毫无办法的工部尚书拍板决定,将这份考卷与其前十的考卷一并送呈御览,送由天子裁决罢。

  换句话来说,由天子的心情,来定这份试卷举子的前程。

  自本朝举子文章分五等、一甲取前十的规矩在本朝定下来后,便从未有过呈送十一张试卷与天子审阅的例子,这可是破了先例。

  ……

  建炎南渡,赵构将杭州城改名临安,设为都城而不称为都城唤为行在。赵构看中了杭州城南凤凰山的景色,再加之此处还是吴越国的子城,将此处改为宫城,城周围九里,称为南内。宫城南为丽正门,北为和宁门,论其规模比北宋东京的宫城还要小。

  旁边几座小殿不算,南宋正朝只有两座殿堂,轮番使用。其德殿、紫宸殿、大庆殿、明堂殿、集英殿等,其实是一座殿取了好多名字而己。丽正门内正衙即大庆殿,遇到明堂大礼,正朔大朝会,天子驾临,便称呼其为大庆殿寻常六参起居、百官听麻的上朝,改殿牌为文德殿天子过寿时再换牌改名紫宸策进士唱名,又换牌集英……女生说的白了,偏安江东后,南宋小朝廷寒酸的不得了,大内拿的出手的总共就两间大殿,逢个节日活动什么的,还要照着先前在汴都时的宫廷传统来,大殿不够用怎么办?就着内侍忙忙碌碌的爬上去换个牌匾。

  早前在权宜之计的背后,也许还说明南宋这个朝廷还希望王师北定,回到东京旧都去理朝政,但自绍兴和议之后,怕是再也看不到半点收复故土的希望。

  集英殿的牌匾今日被换成了垂拱殿,大怂绍兴天子赵构面无表情,一丝不苟的坐在殿中宝座之上,令人看不出面容上有任何情绪,如此天子才能拿捏出九五至尊应有的身姿与气势,与宝相庄严。

  在赵构看来,朝廷科举取士,取得就是一群听自己话的奴才,只有这些奴才越听话自己的皇位才会越安稳。

  略做沉思之后,身为详定官的工部尚书詹大方迈步至御阶前,施礼道:“官家,这是昨日选出的廷试策卷,共十一卷!”

  听言,不止是赵构连一众文武百官亦是微微吃惊,廷试选出十一份试卷,这是本朝历年廷试前所未有之事。

  按以往的规矩,参详官会将其中上佳可以评为一甲的十张卷子拿出,并从其中选出三张答案最优者于殿中当场朗读,待三份试卷讲毕,过场就算走完了,由天子来决定一二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的归属。

  但今日送上十一份试卷是什么道理?一众官员各自在心中猜测,连权倾朝野的秦桧也是转动着脑筋,思虑这是怎么一回事。

  难不成有十一份写得上佳的策论,令一众参详官无法评价才奉上来的么?有人心中揣测道,随即否定了这个想法,比试文章素来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说法,就是一众举子文章写的再是如何的繁花簇锦,但终究还是能分出个一二三来的。

  “陛下,臣等愚顿……”工部尚书詹大方说话的声音都有些颤抖,随之从那十二份试卷中拿出最上面的一份,双手奉上拜道:“此卷中有诸多措词,臣工等人无法理解,难以通读其意,特奉与陛下圣裁!”

  听言,百官心中各是一惊,工部尚书詹大方是政和五年的进士,虽说是秦桧的党己,但能当这详定官学识又岂非一般进士可以相比,却对奉上的这张试卷中的许多措词不能理解,便实在是令人感到意外了,难不成写这试卷的举子是为了卖弄,使用先秦的文字?抑或是用了极为生僻的字眼?有人在心中揣测道。

  “呈上来!”赵构心中好奇,命道。

  展开后,赵构御览一遍,轻挑双眉,命道:“拿与读书官,说读与百官!”

  毕竟连安维轩的这张试卷书写的意思都没搞懂,自是不能当做三鼎甲的范文读与百官,所以由侍于御前的读书官来读最为合格不过。

  那读书官应旨,将安维轩的试卷展开,也是一脸懵蔽,但仍旧照本宣科的读了一遍。

  这次,一脸懵蔽的绝不止是一众阅卷官,还有现今的绍兴天子赵构,现在又有一群文官加入到懵蔽的队伍中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thjsl.org。桃花小说网手机版:https://m.thjsl.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