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 冯道出使契丹 时隔半年,林从终于……_我后爹全家是皇帝
桃花小说网 > 我后爹全家是皇帝 > 164. 冯道出使契丹 时隔半年,林从终于……
字体:      护眼 关灯

164. 冯道出使契丹 时隔半年,林从终于……

  时隔半年,林从终于再次回到洛阳。

  “娘”一回到宫,林从就先到了他娘这。

  王氏看到半年没见的儿子,几乎瞬间泪崩,“我的儿,可想死为娘了,快让娘看看瘦了”

  林从安抚他娘“哪有瘦了,最多一路晒黑了些,捂两天就回来了,娘不用担心。”

  王氏却不依,让环儿快让小厨房做些好吃的给林从补补,然后拉着林从去了榻上坐下,开始问林从这几个月的事情。

  林从都一一回答。

  等问完,王氏松了一口气,拍拍胸口,“听你大哥说这次邺城之乱险的很,娘天天提心吊胆,好歹现在没事了。”

  “其实儿子一直跟着陛下在汴京还好,反倒是洛阳,之前儿子听说洛阳沦陷,才差点被吓死,娘可还好,没被乱军吓到吧”

  “娘还好,虽然京城乱了一阵,不过叛军当时忙着去汜水关,并没有在京中停留太久,听着内库那边被叛军洗劫了,宫里这边倒也没什么影响,只是唉,你大姐姐病了。”王氏叹气。

  林从也忍不住叹气,那是两个亲生儿子啊这当娘的怎么受得了。

  “找御医看了么,御医怎么说”林从问。

  “看了,御医说是伤心过度,好在往日你大姐身子不错,倒还抗得住,只是太后那,身子有些不大好了。”王氏说道。

  林从忙问曹太后怎么样了,王氏叹息,“姐姐本来就年事已高,这一年来身子本来就一日不如一日了,如今两个外孙都去了,怎么受的这个刺激,只是好在姐姐还心疼女儿,才硬撑着,我前些日子去侍疾,姐姐拉着我手说了好一阵话,听着有些不详。”

  林从听了也叹息不已,今年曹太后已经七十多了,这十年来,经历丈夫过世,庶子一个个死亡,多次宫变,如今又经历两个外孙被杀,老太太还能撑着一口气,已经是极限了。

  “娘要有空,还是多陪陪太后吧”林从说道。

  王氏感慨,“这个不用你说,我这些日子有空就坐坐,毕竟,见一面少一面了。”

  因着林从回来,整个太妃宫喜气洋洋的,王氏也来了劲头,又是整这个又是弄那个,忙的一点都不肯歇。

  当然也只是在太妃宫里,在外面,大家就很收敛,毕竟两位皇子去世,皇帝皇后都还沉浸在丧子之痛,宫里还在低气压。

  不过石敬瑭自从回京,得知妻子病后,除了处理政务,就在宫中陪着李宁,两口子虽然伤心,但相互扶持,倒也相互慰藉。

  大概是老天也不忍这对夫妻孤苦,两个月过去,御医在给李宁看诊时,居然发现皇后怀孕了。

  这一下,可把朝堂内外惊住了。

  “恭喜大姐,喜怀龙胎”林从扶着王氏从外面进来,笑着说。

  屋里,李宁正和石敬瑭一起正说着话,见王氏林从来了,两人就要起身。

  “别起来,快坐着,又没别人”王氏说着,在林从扶着下在旁边坐下。

  王氏坐下就笑着说“昨儿听宫人说皇后有喜,本宫本来就要来的,只是想着你们小两口定然欢喜,就没来打扰,如今皇后可还好”

  李宁笑着摸摸小腹,旁边石敬瑭回道“劳太妃挂念,御医说皇后身子还好,只是年纪大些,前些日子又过度悲伤,需要好好将养。朕正为这事打算去求太妃,皇后如今有了身子,宫中事物繁杂,只怕不利于安胎,朕想请太妃帮忙打理一阵,不知可否”

  “我当什么事,不过是些许小事,你等会送到我宫中好了。”王氏满口答应。

  李宁让人取来钥匙和宫中对牌,交给王氏,有些不好意思,“让太妃受累了。”

  王氏笑着说“我反正在宫中闲着也没事,先替你管着,你好好养胎,给陛下生个大胖小子。”

  李宁和石敬瑭两人脸微红。

  王氏又坐了会,也不好意思再打扰人家两口子,就留下礼物,和林从一起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王氏长长舒了一口气,“皇后这一胎,来的及时啊”

  林从点点头,“如今姐夫无嗣,朝中有些人难免心思浮动,前些日子姐夫不得不从河东召来侄子石重贵养在宫中,安定人心,也防止有世家趁机往宫中塞人,现在大姐怀孕,无论男女,起码证明大姐、姐夫还能生,这样别人也说不出什么。”

  “唉,希望你大姐一举得男,断了朝中那些乱七八糟的人的想法。”

  林从点点头,陪着他娘回去。

  范延光之乱后,朝廷难得进入一段平稳时期。

  没有皇帝更迭,乱七八糟的宫变,石敬瑭忙着在后宫陪媳妇安胎,也没空乱折腾什么,朝中政务全都交给冯道打理。

  冯道久经政务,处理起来有条不紊,朝廷也渐渐进入正轨。

  整个大半年,朝廷内外都相安无事,也没什么大事发生。

  大家倒是难得过了阵安稳日子。

  直到契丹那边,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一时兴起,给石敬瑭送来个尊号。

  说起来尊号这事,一般是皇帝做几年,有点政绩,朝堂上大臣就会一起联名上书,给皇帝上个尊号,这也算是朝堂潜规则。

  毕竟,皇帝,都还是挺重名的。

  之前李嗣源时,当时天下太平,冯道就率领群臣,给李嗣源上过尊号,并且当年由于冯道开小康盛世,再加上冯道给李嗣源上尊号那篇文章写的十分出彩,所以当时在各国都很出名。

  李嗣源也特别有面子,十分高兴,对冯道赏赐很重。

  但是嘛,这次契丹皇帝给中原皇帝送尊号,这事就稀奇了。

  纵观历史,还没一个皇帝给另一个皇帝送尊号的,这先不说不符合规矩,就说契丹皇帝突然送个尊号来,这是什么意思。

  石敬瑭忙召开契丹使者问了问,然后懂了。

  耶律德光自己想要尊号

  耶律德光自二十五岁登基,如今已经在位十多年,这十多年中,耶律德光南征北战,把整个漠北都并入契丹,又南下帮着石敬瑭夺位成功,耶律德光自觉自己武功盖世,正好马上就要到自己生辰了,耶律德光就想着仿中原皇帝,给自己上个尊号。

  毕竟这可是流传史书的。

  耶律德光没事看个史书,对这个还是挺重视的。

  而且耶律德光还挺识货,他不仅想要尊号,还想要个上档次的,所以耶律德光并不满足只让契丹自己丞相率领契丹群臣给自己上尊号。

  契丹虽然汉化的不错,可契丹大臣肚子里的那点知识到底有多少,没人比耶律德光更清楚,更别说契丹以前也没皇帝上过尊号,毕竟他爹耶律阿保机还是契丹第一个建国称帝的,之前还是可汗。

  契丹大臣可能连上尊号到底有哪些礼仪都不知道。

  耶律德光一想自己上尊号连个盛大的大典可能都办不起来,这怎么能行。

  这可是要流传后世的,办的不够盛大,那都算丢面子

  所以想要上尊号,还想要个盛大的能让人津津乐道,甚至流传后世的,耶律德光就想起中原。

  契丹没人会搞这个,可中原有人会搞啊

  请个中原会搞的人来搞不就行了,于是,耶律德光大手一挥,派人给石敬瑭送了个尊号。

  耶律德光我先送你一个,礼尚往来,你可不是得回我。

  耶律德光还不放心,特地叮嘱使者,让告诉石敬瑭,等派使者来送尊号,一定选一位德高望重,会搞上尊号仪式,来契丹帮着主持自己的上尊号大典。

  顺道告诉石敬瑭,老太太也想要尊号,你做孙子的,是不是也该给老太太上一个,老太太也快过大寿了。

  耶律德光还是个孝子,自己想要,也没忘了自己老娘。

  石敬瑭收到耶律德光暗示,也不能说暗示,这是明示了,当然只能从朝中开始挑选使臣,准备出使契丹,给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和述律平太后上尊号。

  消息传到省六部,朝中所有点名望的重臣都慌了。

  去契丹出使,是出了名的有去难回,契丹自耶律阿保机建国后,契丹朝廷就需要大量文人打理朝政,中原孬好还有科举,契丹却因为先天条件都没几个读书人,所以就可着劲薅中原羊毛,中原但凡出使使者,大多被契丹强留下来任职。

  如今这次还要有名望的重臣,那去了哪还回的来。

  一时间整个省六部人心惶惶,甚至有不少大臣吓得偷偷哭泣,生怕一不小心被挑上,后半辈子就只能在草原喝羊奶吃羊肉了。

  政事堂

  冯道和其他几位宰相枢密使还有群臣一起在廊下吃过饭,一个小黄门就过来,传达了皇帝因着契丹之请,想派一位重臣出使契丹的事告诉众臣。

  吃饭的众臣瞬间变色,尤其赵莹,简直霎那间脸色苍白。

  给皇帝上尊号这事,可是宰相的活,冯道位高权重,如今朝廷又离不开冯道,算来算去,可不是得他去。

  赵莹本来性子就柔顺,一想到自己将要去契丹,还八成回不来,赵莹就如丧考批,生无可恋。

  冯道坐在位子上,问来传信的小黄门,“陛下如何说”

  小黄门答“陛下说,契丹陛下想要位身份贵重的使者出使,既是如此,只怕得出位朝中重臣,身份才够。”

  冯道让小黄门取纸,旁边大臣都心惊胆战的看着冯道,生怕挑中自己。

  小黄门取来纸笔,冯道提笔写了两个字,“道去”,给小黄门。

  小黄门看着上面两个字,顿时惶恐,“相公乃一国柱石,如何能够亲去。”

  众人看了,也忙纷纷劝阻。

  冯道却起身,让人通知家中的妻子,也不归家,直接收拾东西去了城外驿站,准备启程。

  宫里,石敬瑭收到冯道写的,也吓坏了,忙去了城外驿站。

  石敬瑭见到冯道,满脸愧疚,“卿官崇德重,不可深入沙漠。”

  冯道却面无难色,“陛下受契丹陛下恩,臣受陛下恩,有何不可,而且如今臣为首相,契丹皇帝欲要尊号,臣若不去,岂非让陛下难为。”

  石敬瑭也知道这次契丹要一位德高望重的重臣,若冯道不去,他日耶律德光以派的使者身份不够贵重诘责生事,朝廷只怕又要送上大笔钱财,冯道去,就让契丹没有发难的借口。

  毕竟朝中再无人比冯道身份资历更高的了。

  石敬瑭只好说“此行非卿不可,然契丹常留人,先生还要平安回来才是。”

  如此,算是定下了冯道出使。,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

  请收藏本站:https://www.thjsl.org。桃花小说网手机版:https://m.thjsl.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